找到相关内容6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早期佛教缘起思想要义

    ldquo;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ii]   还灭思想,包括四圣谛中的灭谛和道谛。灭谛有二种,如《瑜伽》说:“何等法灭故名灭谛耶?答:略有两...  随着佛教的演化,不同经论对灭谛的解释有所不同。[iv]本文采用阿含的解释,灭谛即是对涅槃的概括,《杂阿含经》卷十八:“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v]关于灭谛是&ldquo...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649738.html
  •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

    苦谛所摄;但在大乘佛教的梵文圣典则以涅槃寂静印取代一切皆苦印,如此三法印的前二者仍属苦谛,而涅槃寂静印则为四圣谛之中的第三谛亦即灭谛所摄。至于十二因缘可以说是构成四圣谛之中的第二谛亦即集谛的教义内容。...四圣谛的次第有如良医先知病情(苦谛),寻出病源(集谛),而后对治(灭谛),最后想出对治的具体办法(道谛)(注3)。   然而我们有否充足的文献去证实,四圣谛构成根本佛教的主要部分,实系释迦金口直说的...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3941023.html
  • 佛说苦集圣谛和苦灭圣谛

      佛说苦集圣谛和苦灭圣谛   洪汝诠   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拘留搜调牛聚落,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分别阐说四圣谛。即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四圣谛简称为苦谛,集谛,灭谛,...祗树给孤独园中讲集谛和灭谛。佛说:   “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受,想,行)识集,此(受,想,行)识灭。   云何...

    洪汝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2879606.html
  • 赵朴初答:如何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

      赵朴初答:上面所说关于涅槃的道理属于灭谛,现在你提的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 (Sīla)、定 (Samqdhi)、慧 (Pa``q)三学为方法。(1)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五戒(Pa`ca S]la)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类。这是出家在家弟子共持的戒;十戒是沙弥( ...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433810702.html
  • 21世纪的佛教居士修行

    的原因,即集谛;第三步拟定理想的目标,即灭谛;第四步提供解决的方案,即道谛。佛教居士面对资讯时代的冲击,必须因势利导,充分运用资讯,在瞬息万变的资讯中,掌握戒、定、慧三学的修行原则。  佛教各宗派的...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2245199.html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作证、修习等的各各四种作用,而此等(作用)都应依他们的自性而知。9  《清净道论》主张遍知苦谛、舍断集谛、作证灭谛、及修习道谛,于现观时是同一刹那发生的。这是圣者的四种智的作用,可见此论的现观也是就真谛...19云:  云何苦习谛?所谓爱结是也。18  集谛,在《阿含经》也称作苦习谛,契经说到爱(受爱、贪爱、爱结)为招聚生死之苦的主因。  3. 灭谛(nirodha-satya,nirodha-sacca)...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有漏

    【有漏】  (一)梵语sa^srava。为‘无漏’之对称。漏,梵语a^srava,乃流失、漏泄之意;为烦恼之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的世界中流转不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若达到断灭烦恼之境界,则称为无漏。在四圣谛中,苦谛、集谛属于迷妄之果与因,为有漏法;灭谛、道谛则为觉悟之果与因,为无漏法。有漏、无漏之法,在修行之因、果当中,具有极重要之地位。  有漏之异称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1654593.html
  • 四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四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苦”指人生充满痛苦,有生老病死之苦和寒热饥渴之苦,荣华富贵不能持久之苦,人世言行、生活环境变幻无常之苦;“集”指引起痛苦的原因,是由“无明”和“渴爱”所引起的贪和欲,导致生死轮回的;“灭 ”指痛苦的解脱,是要人们相信造成世俗诸苦的一切原因可以断灭,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无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1156780.html
  • 《尘埃落定》的佛教精神主题

    佛教文化体系都是建构在人性欲望根基之上。譬如佛法的四谛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真实义,不颠倒绝虚妄义;苦谛即是苦义。佛家听谓的"一切皆苦",除了生老病死之外,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但苦是现象,而非本质。集谛则是要解释苦的起因、根源、本性、产生或生起,而能集起三界六道生死之苦的东西,不是别的,却是人性的贪痴慢疑等恶诸业,故名为集。第三圣谛是灭谛,即是要灭苦...

    李 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1763002.html
  • 四谛之研究——以成实论为中心

    烦恼之蕴成,趣向恶趣苦报;灭谛涅盘思想,系从苦、空、无常、无我中,证离诸缘灭惑业之悟。道谛依三十七道品由四念处、四正动、四如意足、四正断、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的序列修持得证。  综观四谛思想,即...

    聂秀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1063570.html